本報記者⠥፨
一日之內,3家基金公司出手對旗下QDII(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)基金大額申購業務放寬限製。
2月21日,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華夏基金”)公告顯示,自2月21日起,華夏全球科技先鋒混合(QDII)單日單賬戶申購上限調整為20萬元。
華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更是“精細化”分級管理,將華寶納斯達克精選股票(QDII)A/C類份額的代銷渠道單日限額從500元放寬至800元,直銷渠道限額則從2000元提升至1萬元。
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廣發基金”)則對廣發納指100ETF聯接(QDII)F類份額實施更為寬鬆的調整,將單日申購上限從2月7日恢複申購時的1000元上調至1萬元,恢複至1月份暫停申購前的常規申購額度。
這已是廣發基金年內第二次調整相關產品規則。1月4日,廣發基金曾暫停廣發納指100ETF聯接(QDII)申購,後在2月7日部分恢複申購並為不同份額設定100元或1000元限額。
資管部董事總經理賈誌向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表示,調節大額申購限製的背後,是基金公司尋求外匯額度、申贖需求與風險管理之間的動態平衡。
目前,市場上QDII基金限購的情況依然普遍。Wind資訊數據顯示,截至2月23日,全市場663隻QDII基金中,有387隻處於限購狀態,占比近六成。
“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QDII基金的外匯額度緊缺與溢價風險高企的現狀。”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公司理財師孫恩祥在接受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。
事實上,投資境外市場QDII基金風險波動較大。數據顯示,截至2月21日,全市場QDII基金IOPV(基金份額參考淨值)平均溢折率達1.98%,較上月同期回落2.58個百分點,較去年同期增長1.14個百分點。部分產品當日溢折率甚至達到了36.66%。這促使基金公司連續發布風險提示公告。
“供需失衡是溢價飆升的核心推手。”晨星(中國)基金研究中心總監孫珩向記者分析稱,當基金公司外匯額度耗盡,場外申購通道關閉,投資者隻能轉向場內競價交易,使得場內份額供不應求,推動溢折率上升。此外,國內外市場交易時差、假期錯位進一步加劇價格偏差。例如,春節期間投資者看好美股行情,但QDII基金淨值暫停更新,可能出現節後開市即出現跳空溢價現象。
對於溢價交易的多重風險,賈誌表示:“首先,存在淨值滯後風險。QDII基金在T日提交的申購請求,其淨值是按照T+2日來確認的。在此期間,如果海外市場出現回調,原本的溢價可能會迅速縮小。其次,麵臨流動性風險。部分QDII基金在場內的日均成交額甚至不足百萬元人民幣,這意味著大額資金的流入或流出很容易引發價格的劇烈波動。最後,還可能出現套利機製失效的情況。由於外匯額度的限製,即使市場上出現了高額溢價,場外套利通道也可能因此關閉,無法有效地糾正價格的偏離現象。”
在孫珩看來,QDII基金溢折率的較大波動是多種複雜因素交織的結果,投資者在關注相關基金時,需充分考慮這些因素,理性投資,避免因折溢價波動帶來的潛在風險。